研究领域和项目

引言  语音合成  技术哲学  现代性

现代性

从读大学时开始我就一直在思考中国现代性问题。最早的思考记录在我的《学士自传》中。我到美国生活几年之后写的《而立构想》是下一台阶。此时,我对中西文化都有了深入的理解。十年后再去德国,我又把多年的思考系统化。在此过程中,我对中西文化的基本观点发展成型。在德国完成的博士论文中包含着我关于现代性的许多观点。但是我博士论文的主题是技术哲学,现代性理论观点只是穿插在其中。

到了新加坡后,我对现代性的思考继续发展。我目前对现代性,尤其是中国现代性的总体构想记录在《凤凰涅槃》一文(PDF)中。以下是其中的纲要。

物极必反:国学热的来龙去脉

在西方现代性的猛烈冲击下,中华文化被迫偏离自己的轨道。在近一个世纪的自我否定之后,国学热是对偏离的逆转。

西方现代性冲击的开端 (1840)

第一次鸦片战争是西方现代性冲击的开端。主要由于西方社会的迅速变革,在一段较长时间的和平共处之后,中华文化与西方现代性的冲突不可避免。在冲突中中国人不得不正视西方的崛起,被迫走上应对西方现代性冲击的道路。

应对的第一阶段:军事、经济、政治 (1861-1912)

晚清士大夫倡导的洋务运动是军事和经济领域的应对。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是政治领域的应对。在这一阶段,中国传统文化和价值体系的内核没有被触动。

应对的第二阶段:文化 (1915- )

新文化运动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但却以中华文化的自我否定为特征。在其中中国的传统文学、哲学和价值体系遭到彻底批判,与此相应的是全方位向西方看齐。这场运动定下了二十世纪中华文化的基调。后来发生的是,经济领域中超英赶美的急切努力、文化领域中对传统的更彻底否定和政治领域中对西方民主的进一步诉求。

反者道之动

在几十年中国的经济高速发展和国际地位不断提升之后,中国人逐渐恢复自信,文化认同问题变得越来越显著。久违了的传统文化重新变得越来越重要,国学热应时而生。

深层应对: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现代性的综合

为了避免全盘西化和盲目复古之间的徘徊,传统和现代之间的格格不入,我们需要深层应对。而这又要求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现代性的深层综合。

深层文化视野

深层综合需要大文明视野,深层文化视野。中国现代性是人类两大主要文明之间的对阵。深层的综合要求我们深入两大文明的内核。

中国的还是传统的

建构中国现代性的第一要务是,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辨识中国性。中国性是中华文化的本质属性,离开了它我们便无法谈论中华文化。与中国性相对的是传统的东西,也即与特定历史阶段相应的东西,在现代不合时宜的东西。

西方的还是现代的

建构中国现代性的第二要务是,在西方现代性中辨识现代性。现代性是现代社会的本质属性,离开了它我们便无法谈论现代社会。与现代性相对的是西方的东西,也即西方文化特有的东西,别的文化在现代化过程中不必效仿的东西。

深层的有机的综合

中国现代性应是中国性和现代性的综合。为了辨识中国性和现代性,我们都需要深入文化的核心。中国性和现代性都潜藏于文化的深层,因而两者的结合是深层的结合。另一方面,这种结合同时应是有机的结合,而不应只是简单地混合。

冲击解构:西方现代性的发生性解构

为了区分西方现代性中西方的和现代的要素,我们需要对西方现代性加以解构。发生性方法是对事物进行解构的非常有效的方法。我们现在关于西方现代性的观念主要基于其发展成熟时期的状况。对其中不同要素的深层解构要求我们回到西方现代性从发端到成熟的整个发展过程。

发生性方法

发生性方法是对事物的发展成型过程加以研究的方法。对西方现代性的发生性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揭示其如下的三个侧面。

A. 发展阶段性

西方现代性的发展成型经历了五个世纪的漫长过程。其中前一半时期主要是思想的变革,而社会(经济政治)变革发生在后一半时期。

B. 民族多样性

西方不同的民族具有不同的传统,经历了不同的现代化过程。因此,西方不同民族的现代性带有不同的民族特色。德国和美国之间存在明显的对比。

C. 传统继承性

西方现代性不是与传统的彻底决裂。传统基督教文化中的一些核心要素被保留在西方现代性中。现代科学观念与基督教世界观念有深层的亲缘关系。

西方的现代化

西方现代化过程历时五个世纪。在没落的中世纪基督教文化中,发端于十四世纪意大利城邦的文艺复兴拉开了西方现代化的序幕。此后的重大历史事件包括宗教改革、科学革命、启蒙运动、工业革命和政治革命。

现代性的本质属性

通过对西方现代化过程中重大历史事件的解析,我们可以总结出现代性的两个基本侧面。一方面西方现代性创立了以现代技术和工业为基础的新的物质平台;另一方面,在这个新的物质平台之上,个人被从传统的多种束缚中解放出来。而个人的解放包括社会和精神两个方面。因此,我把工业化和个人主义(Double I: Industrialization & Individualism)归结为现代性的两个本质属性。

西方的现代性

在西方现代性中,工业化和个人主义却被打上了西方文化的烙印。其基本特征是普遍主义和平等主义。它们在经济领域表现为以利润为驱动、市场为手段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政治领域表现为以抽象个人意志为基础的民主制度,在文化领域表现为以实证理性和工具理性为主导的科技垄断。普遍主义和平等主义依然可以追溯到基督教文化。因此,西方现代性实质上是现代性在西方基督教文化中的一种特殊的实现。

二次复兴:中华文化的第二次复兴

中华文化有几千年不间断的历史,是保留最完好的人类古文明。放在中华文化自身的历史中,建构中国现代性实质上是中华文化的第二次复兴。

何谓二次复兴

这里的复兴不是改朝换代,不是经济的复兴,而是深层文化的复兴。深层文化的复兴是中华文化在遭受外来人类主要文明的冲击之后,重新找回自我认同,恢复自身传统的影响力。在这种意义上,中华文化的第一次复兴发生在几个世纪佛教冲击之后的宋代。目前,在西方现代性的剧烈冲击之后,我们需要做同样的工作。是谓二次复兴。

归本溯源

归本溯源是为了辨明中国性,中华文化之所以为中华文化的要素。为此,我们需要回到外来文明冲击之前,具体来说,我们至少要回到汉代。在那里我们会看到中华文化与巫术的紧密关系。原始巫术经由升华性蜕变所产生的自然主义和人文主义构成中华文化的内核。它们把中华文化与人类的其他文明区分开来。

应对佛教

宋明道学是中华文化应对佛教的努力。在多个世纪的佛教冲击之后,宋明道学恢复了中国传统的影响力,因而是中华文化的第一次深层复兴。然而,此时佛教在中国的影响已经渗透到文化的深层。宋明道学是中国传统和佛学的综合产物。在其中我们可以看到佛教的深刻影响和对中国传统的偏离。

应对基督教

建构中国现代性显然是应对基督教的努力。西方现代性的冲击实质上是西方基督教文化的冲击。在近两个世纪的西方现代性冲击之后,中华文化正需要第二次复兴。与第一次复兴相仿,在第二次复兴中我们需要把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现代性综合起来。

A. 儒道合一,释耶兼融

儒道两家分别代表巫术升华性蜕变中人文主义和自然主义的两个侧面。强调儒道合一意在突出中华文化中人文主义和自然主义的融合。而这正是中华文化的内核。佛教和基督教皆为人类主要文化。我们在保持文化内核的同时又需要融合外来文化的有益要素,以发展自身。这是建构中国现代性的基本原则。

B. 组织自然主义

组织自然主义是中国传统有机自然主义与西方现代物质自然主义的综合。它抛弃世界本源的观念,在揭示世界多样性的同时又突出事物的组织复杂性。这是中国现代性的基本世界观念。

C. 多元精英主义

多元精英主义是中国传统精英主义与西方现代个人主义的综合。它抛弃普遍主义和平等主义,在尊重个体多样性的同时又强调超越的追求。这是中国现代性的基本人生观念。多元精英主义可以看作组织自然主义世界观念在人生领域的应用。两者相辅相成,构成有机整体。

D. 具体的扬弃与综合

在上述基本原则和基本世界人生观念的基础上,我们仍需要对许多具体的事物进行具体的分析和综合。